找到相关内容139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喜舍行愿门与观世音菩萨

    发愿助他们离一切苦、得究竟乐。 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,包含了清净智慧,慈悲的当下,反闻闻自性,如《楞严经》所说:“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,与佛如来同一慈力;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,与诸众生同一悲仰。”这正是...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,观世音菩萨可说是大家最熟悉的。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广受世人的信仰,主要原因是菩萨有大慈悲、大智慧、大愿力。所谓“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作渡人舟”,若众生遇有灾厄困难时,只要至心称念...

    清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2439532.html
  • 面对世界的中国佛教

    佛子摆放一个修学的座位。  为了启迪众生的清净智慧,成就广大佛子自觉觉他的美好愿望。我们能否为他们摆放一个修学佛法的座位?在佛教大学里,念佛堂、禅堂,乃至讲经堂之中,各个佛学研究机构之间。都有佛子们...面对世界的中国佛教——王凡  我们知道,佛陀不是某一个民族、国家的保护神,而是圆满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大圣人;佛陀的慈悲、智慧之光遍照一切,所有的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……  因此,二千五百多年来,佛教...

    王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2866548.html
  • 慈云悲雨:[推荐]网络学佛的正确态度

    伪为,法道既起,难免泥沙俱下,因此依止和选择,要具备相应的眼光。不能否定网络上不时有不法之徒,假借佛法名义,期满哄诈,甚至骗财骗色。若不具有清净智慧,难于避免无孔不入的欺诈哄骗。因此,应当选择如法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5975650.html
  • 网络学佛的正确态度

    难免泥沙俱下,因此依止和选择,要具备相应的眼光。不能否定网络上不时有不法之徒,假借佛法名义,期满哄诈,甚至骗财骗色。若不具有清净智慧,难于避免无孔不入的欺诈哄骗。因此,应当选择如法的道场,安住修学。若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1290584430.html
  • 念佛法门是佛法中最根本法门

    佛法的根本道理就是发菩提心。发菩提心,最简单讲,就是上求佛道:彻见自己本有的清净自性,亦即一切诸佛的清净佛性;彻悟自己本有的清净智慧,亦即一切诸佛的清净佛慧;彻证自己本有的清净功德,亦即一切诸佛的清净佛德,就是下化众生:发愿度一切众生尽皆成佛,而自己亦无执著度生之念。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,方是一切诸佛出世的本怀,也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归宿。而念佛法门恰恰圆满了这上求下化的菩提大愿。 为什么这么说呢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514187514.html
  • 无上殊胜妙法——净土法门

    阿弥陀佛,首先将一切凡夫安立在极乐净土中,以确保他们一生成佛。   (二)以佛智佛光摄受念佛人不舍   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佛。无量光是佛的清净智慧之光,阿弥陀佛的身光及智慧之光,是无边光,无碍光,无对光,炎王光,清净光,欢喜光,智能光,不断光,难思议光,无称光,超日月光,以智慧之光度众生,这是阿弥陀佛的独特悲愿。经云:“阿弥陀佛以佛光摄受念佛人不舍。”以佛光作度众生的佛事,是不可思议的。由于念佛...

    隆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22779522.html
  • 澈见本心(1)

    行法来帮助修行。如:坐禅、念佛、持经等等。然而心法仍是无碍的,它能引导我们更正确的修习。   因为“心法”是开发清净智慧(般若)的法门,是从生命深处开发出来的清净智慧(根本智),一但清净智慧显现,“妄执”自除。因为清净智慧让我们知道妄执如同幻花,而当下自泯。所以必须多看几次,并细心地去理解领会它,才能得到效果的。假如能和朋友或家人一起来研读讨论,这是最好的方法。  如果不能专心阅读时,请暂时停下来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256667.html
  • 慈悲与爱的异同

    将虚妄情识转化为清净智慧的基础上。菩萨依此智悲,不但从自己而广泛地观察向外的关系,而理解了自己与他的相关性,更从自己而深刻地观察内在的关系,了解自我,只是心色(物质)和合而相似的相续的个体;虽表现为...人也应当爱神,并体贴神的意思,爱人如己。这多少根源于家属爱,然主要还是启发于万化同体同源的观念,近于缘起法的平等性。平等一如,本是事事物物的本性,然而缺乏对缘起法的智慧观照,因而在定心或类似定心的映现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慈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2215314329.html
  • 山水之间

    得力,可以无憾今生矣!天下好话佛道尽,我走在佛道上,愿追随古德说经、演教。  释迦牟尼佛成佛不久,有一回,独自安详的正思惟解除众生忧悲苦恼的最佳方法--这始终是释尊正定中清净智慧所念及的--开口说道:有一乘道,能清净众生的身心,使其超越诸多诱惑和打击,获得最终解脱圆满正觉,那就是四念处了。(杂含1189经)  四念处(四念住)就是:  观身不净,观受是苦,  观心无常,观法无我。  就在释尊说这一...

    释继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1557479.html
  • 今日世界的治疗良方——慈悲与智慧

    楞严经》云:“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。”这种清净智慧不管对己、对人都是一种好处,否则不清净智慧将如一把锋利的刀,可以用来毁灭一切。智慧须由清净的行为作基础,培养出安定的心,最后才能产生清净智慧。由于价值观的错置,产生了许多荒谬的错误,而“慈悲与智慧”便提供我们面对错悟的正确态度:以慈悲来包容他人的错误,以智慧来改善自己的错误。如此一来,敌人化解了,烦恼消失了,心,也得到了安定清净。  ...

    林敬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3669308.html